一、物理层概述
1、传输介质分类
有线介质:网线(双绞线)、光纤
无线介质:无线电······
2、双绞线分类:
五类cat5: 适用于100Mbps
超五类cat5e:适用于100Mbps
六类cat6:适用于1000Mbps
七类cat7:适用于10000Mbps(带有屏蔽功能)
注:非屏蔽(UTP)
屏蔽(STP)
3、网线线序
T568A:白绿 绿 白橙 蓝 白蓝 橙v 白棕 棕
T568B:白橙 橙 白绿 蓝 白蓝 绿 白棕 棕
直通线: 一根网线的两端都是568B的线序 早期连接不同设备 PC—交换机
交叉线:一根网线一端是568A,一端是568B 早期 连接相同设备 PC—PC 交换机—交换机
全反线: 一根网线两端线序完全相反
1 2 发送 3 6接收—百兆网络中
4、光纤分类:
单模光纤:长距离传输
多模光纤:短距离传输
5、项目实施常用工具
网线钳
测试线/寻线仪
光纤测试仪
光纤切割刀
熔纤机
注:红光笔:光纤故障检测功能,其中包含检测光纤连通性及光纤断裂、弯曲等故障点定位。
二、数据链路层
1、MAC地址概述
-MAC地址,即以太网地址,用来标识一个以太网上的某个单独设备或一组设备
-长度:48个bit (6个字节)
-组成:24个bit的厂商标识+24个bit的网卡编号
--表示方式:使用12位的16进制数表示的 如:98-FA-9B-EE-AA-04
注:
MAC地址的第8位为0 表示单播地址(每一个物理网卡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)
MAC地址的第8位为1 表示组播地址
48位都为1 表示广播地址
2、帧格式
![](media/image.png)
1)字段解析:
目的地址: 接收主机的MAC地址(6个字节=48个bit)
源地址: 发送数据主机的MAC地址
类型: 用来表示上一层使用的什么协议,如果是0x800 代表上层协议是 ip协议
数据: 要传输的数据(包含IP包头,包含TCP包头,包含数据)
帧校验序列: 数据校验,检查数据是否损坏,好的就接收,坏的就丢弃
以太网帧的数据长度范围46-1500 字节 (净重)
以太网帧的长度范围64-1518 字节 (毛重)
三、数制转换
1、数制概述
1)数制:计数方法,也称为“进制”。
2)数制类型
十进制: 由数字0~9 组成(10个字符)
二进制: 由数字0~1组成(2个字符)
十六进制: 由数字0~9,A~F组成 (16个字符)
3)进制表示
(100)2 表示二进制 (100)B 表示二进制
(100)10 表示十进制 (100)D 表示十进制
(100)16 表示十六进制 (100)H 表示十六进制
2、 位权展开法:
1)将其他进制换算为十进制,使用位权展开法
2)位权:数制中每一固定位置对应的单位值(当前数位的数值大小)
十进制数125按权展开
![](media/image_1.png)
3)数位:指一个数制中每一个数所占的位置
千位 | 百位 | 十位 | 个位 |
---|---|---|---|
第3位 | 第2位 | 第1位 | 第0位 |
例:计算二进制数10、110、111的十进制数:
![](media/image_2.png)
![](media/image_3.png)
3、将十进制换算为二进制(短除法 除2取余)
![](media/image_4.png)
1)余除法得出的数值,从下往上,最下面的数值为二进制的第一位
125=0111 1101
4、进制转换快速方法
熟记以下排列,从右往 左,依次是前一个数的2倍:
128 64 32 16 8 4 2 1
125 0 1 1 1 1 1 0 1
255 1 1 1 1 1 1 1 1
将计算二进制数1111101换算为十制数为:64+32+16+8+4+1=125
0 | 1 | 1 | 1 | 1 | 1 | 0 | 1 |
128 | 64 | 32 | 16 | 8 | 4 | 2 | 1 |
将计算十进制数255换算为 二制数为:11111111(128+64+32+16+8+4+2+1=255)
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 1 |
128 | 64 | 32 | 16 | 8 | 4 | 2 | 1 |
5、进制转换超级核武器
![](media/image_5.png)
四、网络层
1、IP头部格式
1)IP报头的长度至少为 20字节
![](media/image_6.png)
字段作用解析:
1)版本: 指的IP地址的版本 (IPv4 或 IPV6)
2)首部长度:次数据包的首部长度一共是多少,有没有加可选项
3)优先级与服务类型:表示数据包是否需要优选传递
4)总长度:表示的是整个数据包的大小,也就是首部+数据
5)标识符、标志、段偏移量:的作用将拆开的数据包进行组合(用来数据重组的)
6)TTL值:数据生命周期
作用:防止数据无限循环转发
原理:数据包每经过一台路由器,TTL值会减1,当TTL为0时,数据包被丢弃,
7)协议号:数据包在网络中传递时所用的协议,用的是那个协议
协议号 协议名称
1 ICMP
6 TCP
17 UDP
8)首部校验和:是用来做数据包核对用的,确定数据包是否是完整,如果是就接收,如果不是完整的数
9)源IP地址 :表示发送这个数据包的设备的IP地址
10)目标IP地址:表示接收这个数据包的设备的IP地址
11)可选项:他是一个可变长度,取值范围:0-40个字节 一般数据包中不是加该选项的
12)数据:他是应用层发出的数据-----在数据包中体现,单独看不到
2、科来装包分析
![](media/image_7.png)
3、TTL 字段验证实验
1)拓扑
![](media/image_8.png)
基本配置: <Huawei>undo terminal monitor <Huawei>system-view [Huawei]sys R1 //修改主机名 [R1]int g0/0/0 [R1-GigabitEthernet0/0/0]ip address 192.168.1.254 24 //配置IP地址 [R1-GigabitEthernet0/0/0]int g0/0/1 [R1-GigabitEthernet0/0/1]ip address 192.168.2.254 24 //配置IP地址 操作步: 1)配置(PC1/PC2/R1)的IP地址 2)在g0/0/0上开启数据抓包 3)使用PC1 ping 192.168.2.1--PC2的IP地址 4)在抓包找:源IP:192.168.1.1 目的IP:192.168.2.1的数据包 TTL: 128 5)然后在g0/0/1接口上重新开启抓包 6)使用PC1 ping 192.168.2.1--PC2的IP地址 7)在抓包:源IP:192.168.1.1 目的IP:192.168.2.1的数据包 TTL 127 验证结果:数据每经过一台路由器,TTL值就会减1 TTL的作用:预防路由环路
2)抓包字段分析
![](media/image_9.png)